設計師是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,旅游文創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設計師,近日風景文創總經理劉玉恒回母校與中央美院的同學就“產品的開發思維以及新消費場景下的產品打造“展開了深度交流,以下為交流整理。
創意不是一蹴而就的,我們現在做設計和處理一些項目的時候,總是提倡搞創意,搞大創意,但是創意是怎么來的。一些同學說,是他靈機一動想出來的,但是當我讓他表達下他想的“創意”,并讓這個“創意”能打動我的時候,卻總是含糊其辭,說白了,這是一個打動自己,卻不能打動別人的“創意”。
我們在企劃一款產品、一款文創產品的同時,也存在同樣的誤區。文創產品,顧名思義,具有文化創意加持的產品,那么文化從何而來,創意如何介入,產品如何借力銷售推廣,我們今天來簡單探討一下這個問題。
我認為每一個設計師,都應用擁有產品經理的基礎素質,擁有考慮整體事件的思維模型,而不僅僅是沉浸于解決一些美感問題。只有擁有了對整體事件的思維能力,才能完成一個產品,否則我們的創意都會是片面的。
考慮產品開發的目的
對于產品和一件事情的思考,我們首先需要明確做這個產品的目的,這是我們執行一個項目的初衷。仔細琢磨,定好的目的后,產品在企劃和設計上往往能得到較好的結果。
舉個例子,現在很多旅游景區在開發文創產品,博物館也在開發文創產品,他們的學習對象都是故宮,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考慮到,景區開發產品的目的和故宮開發產品的真正目的是否相同,大部分景區在文創產品定位上是完全商業化的,開發文創品是需要構建旅游商業業態,吸引游客,產生大量的經濟價值,而故宮在經濟價值之外還承載了很多讓中國文化走出去,文物活化的功能,所以在開發產品成本上會非常不同,這就是產品企劃和開發從目的上看的差別,這也導致了普通景區不能,也沒有辦法學習故宮開發文創產品,我更多的理解他們需要做的是文創產品加文創業態。
同樣,像著名的方便面即是因為要解決日本戰后經濟特殊時代下,方便、便宜又快捷的飲食的目的而發明出來的產品。
那么,一款產品在企劃之初,我們就需要想好它的開發目的,是要解決市場痛點,還是解決另外的問題。
做以目的為導向的研究設計
在我們考慮做一個大型項目之前,往往都會做市場研究,像旅游開發項目都需要做旅游策劃和規劃,那么回歸到一款文創產品,在腦中建立完善的分析模型還是必要的,這也幫助我們在產品的企劃和設計上更有據可循。
在這里我把產品的周期分為兩個大板塊,即研發期和運營期。研發期包含產品資源、產業背景、產品本身,運營期包含產品渠道、產品推廣。
產品資源決定了我們能在產品上投入多少,即產品的開發資金、產品匹配的人力資源;產業背景則做為宏觀的分析,包含市場容量、產業趨勢等;而產品本身則是我們在執行中做的較多的,用戶需求、產品定位、產品模式以及產品設計與生產;在產品生產完成后,我們則是進入到產品的流通渠道與推廣中。
注意產品流通渠道的特點
現在產品的流通渠道非常多,但是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,我們都需要注意一點,這個渠道的基因特性,每一個渠道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基因,線上像京東的電子產品、淘寶的集市創意品以及微信上各特色自媒體建立的銷售渠道,線下有傳統的超市賣場,主題體驗化商場,路邊的便利店。
京東網上超市
Line Friends線下實體店
像現在各地提發展旅游商品,旅游商品最主要的銷售渠道在哪,是超市渠道嗎,顯然不是,但各地的旅游商品缺還充斥著超市貨架商品的特征,而還不具有旅游的體驗性。
從時代變遷中發現產品的新場景
其實提到渠道,有一個詞語和他是分不開的,即場景。
場景這個詞,我們在互聯網產品的開發中經常聽到,可以理解為人為了什么目的要做一個什么事情,而做這個事的事件、地點整個構成了我們理解意義中的場景。
場景不僅僅是互聯網產品的思維核心,同樣也適用于實體消費型產品。國內幾年前最成功的幾款爆品,其實運用的就是對傳統場景的強制捆綁,腦白金通過洗腦般的廣告,捆綁了傳統節氣中的送禮文化,加多寶通過廣告中無時無刻不在的火鍋背景,捆綁了火鍋場景中的飲料消費,這就是對傳統場景最好的利用。
我認為在傳統場景紛紛形成消費習慣的同時,傳統場景也因為時代的變化,在逐步變遷,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發現在變遷中產生的新場景。
最主要的即是體現在從功能性消費到場景性消費的變化,從前我們的消費者關注的可能是衣食住行游購娛,而現在,尤其是年輕一代消費者關注的可能是社交、休閑、情感、興趣,通過消費而達到對自身價值的肯定。
小結:符號化的品牌、情感化的產品、優質的渠道體驗以及娛樂互動化的傳播已經成為新時代下,特色文創產品擁有的特征。
把握時代產品開發趨勢,設計師人群不僅需要有良好的美感與技術處理能力,同時也需要構建起相對應的思考模型結構,這是我今天想和各位同學交流的。